大走访心得体会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么做可以让我们不断思考不断进步。那么如何写心得体会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走访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走访心得体会1为进一步推进“人民法官为人民”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三项重点工作”,洪江市法院开展了“20xx年大走访”活动,作为参访干警,通过为期一周的走访实践,对走访活动有如下心得。
一是要把工作做实,避免流于形式。走访工作是一项群众工作,繁琐枯燥,需要耐心、细心和恒心,如果没有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避重就轻,敷衍浮躁,就很难访到实情,访到民心,走访活动不仅取不到实效,反而会被群众看成是一场作秀,引起群众的反感。所以,走访工作务必要深入扎实,走访干警要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全面掌握群众的合理诉求,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深入掌握可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认真记好“民情日记”,建立“百姓档案”,使走访活动切实成为拉近群众距离、融洽警民关系、改进法院工作的渠道和手段。
二是要把工作做准,避免无的放矢。开展大走访,是为了掌握社情民意,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参考、明确方向。所以走访活动要有针对性。参访干警要结合走访活动的目标,多渠道、多形式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归纳梳理,找准本院在司法审判管理、作风纪律建设等方面的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逐一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避免“为访而访”和“访后无功”。
三是要把工作做活,避免刻板单一。走访活动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要取得全面胜利,必须从实际出发,多管齐下,多措并举,防止工作模式简单粗糙。参访干警要充分利用巡回审判、普法教育、法律咨询、开展座谈、回访案件当事人等方式全面铺开走访工作,确保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做到既访到社情民意,又为群众喜闻乐见。
四是要把工作做全,避免顾此失彼。走访活动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也是改进各项工作的重要契机。虽然各次走访活动会有不同的主题和侧重,但总体目标大同小异,都是为倾听民声、掌握民意、汇聚民智、服务民生,所以在走访过程中,要全面掌握群众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深入了解群众和企业的生产、生活情况,能就地帮助解决的困难坚持就地解决,一时无法解决的,要做好记录,尽快解决,争取群众满意舒心。在走访中遇到的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或困难,属于本单位职责的,要及时给出解决方法或答复,不属于本单位的职责范围的,要及时通报相关单位,安抚、疏导群众的心结;走访中,既要搞好相关调研,又要做好法治和政策宣传,防止顾头不顾尾,出现不到位、不全面的情况。
大走访是法院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参访干警只有带着真情,带着责任,与群众面对面、心连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求,深入贯彻各项走访措施,大走访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大走访心得体会2通过下基层大走访活动,我深刻体会到:大走访不是走形式、摆花架,应付了事,而是走亲戚、访朋友,解决困难,做百姓的贴心人,做群众的好朋友,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以理服人。
一是要改变工作作风,以真诚感动人。这就要求我们联村干部要在宣传有关政策中、调处矛盾纠纷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耐心,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我们讲二遍,讲十遍;一次不在家,走两次,我们就是用这种精神,耐心去打动群众的心,顺利完成工作。
二是要端正学习态度,以知识施化于人。在村工作直接面对农民,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加强学习很重要。要认真学习掌握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学习有关城建、土管、计生、村级组织建设、村级财务管理、信访、安全管理、种植、养殖等方面知识,才能在政策法规宣传、组织建设督导、民主制度监督、矛盾纠纷化解、富民强村服务等工作中发挥作用,开展农村工作才能游刃有余。
三是要积极开拓思路,以智慧造福于人。农村工作错综复杂,包罗万象。在工作中,我们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各种要素,结合当地实际,既坚持因地制宜,又赋予改革创新,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方案。
这次走访后的感触颇多,有苦有甜,苦的是为他们艰难困苦生活的辛酸和悲悯,甜的是为自己能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而感到欣慰和慰藉。这让我感受到了自己今后肩上的责任和使命,它将时刻鞭策着我不断努力学习和工作,为困难群众、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走访心得体会3阳春三月,柳绦飘飘,樱花浪漫,在这美好的时节,我们乘家访月活动的春风,走进了学校的家,也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这次家访感触很多,让我深深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作用。
一是家访让我们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与学生、与家长面对面的交流,
加强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我们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这次家访让我们了解家长对孩子寄予的厚望,还让我们了解了学生的生长环境,尤其是一些贫困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心,也会让我们更加地热爱我们的学生,关注他们的成长。
三是这次家访也让我们在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与家长达成一定共识,深深认识到鼓励教育对树立孩子自信心的重要性。
总之,这次家访,收获多多。尤其令我们感动的是,今天(3月29日),我们初一的三位教师收到全班同学送给我们的鲜花!我想,这鲜花是我们家访浇灌出来的最美的花朵,是孩子们纯真的心意,是我们家访后师生感情空前融洽的见证!它将激励我今后更加去关爱学生,更好地去努力工作!
大走访心得体会4得知教师家访的消息,早派孩子迎候在村外。看到家访老师陌生的身影,急忙停下手中的家务。人未到,一切准备就绪:香烟、瓜子、水果……应有应有,如同招待高贵的客人。顿时,内心感到无限的快慰,同时,一种深深的自责油然而生,使本应该因为沟通成为常客而姗姗来迟的我们感到无地自容。
提及孩子,家长便滔滔不绝。从转学的原因、经过,到孩子在家里的表现,以及对孩子的要求、未来的希望,无拘无束,无所不谈。看到家长的真诚,也坦诚地向家长汇报了一切。从家长自然的表情中看得出对教师的一份感激,从家长关注的目光中看得出对教师的一份期盼,从家长热情的谈吐中看得出对教师的一份嘱托。
此时此刻。我不断地回想着这样的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
此时此刻,我不断地责备自己:曾几何时,是否为所有孩子的母亲这样设身处地地思虑过?
此时此刻,我坚定了一种信念:在教育岗位上,要无愧于学生,无愧于家长,无愧于一个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
在返程的路上,家长那期盼的目光还在我眼前闪现,那感激、叮咛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我的脑海里震荡着这样一句话:
家长——心灵在呼唤;
……此处隐藏14662个字……走访,这会让被访者感觉得到了你的尊重,认为你把他当朋友看,自然而然,你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和支持。三、走访次数要频。当民警因为纠纷调解或需要群众配合提供线索时,走访的次数要增多,要连续数次地上门工作,特别是面对一时误解或不理解的群众,绝对不要“硬碰硬”对着干,要不怕难堪,不怕尴尬,要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当群众被你多次的走访感动或不耐烦时,就是你工作进展之时。
四、走访时不要顾忌细节。我们在走访群众时经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细节,如好客的群众端一杯浮满泡沫、杯沿布满黑垢的茶给你喝,被访者给你一支低价的烟抽等情况,这时,作为一名基层民警必须做到热情坦然而不顾忌细节,因为这是群众对你的尊重,更是群众与你套近乎,你受了,心近了,事好办,你顾忌这顾忌那,留给群众的便是遗憾,甚至是埋怨,所以,这种类似“同甘共苦”的举动是拉近心灵距离的最好抓手。
五、不要失约拖沓。责任区民警管的事情碎杂,稍有不慎便会漏掉遗忘一些事情,但对于走访群众的工作,必须做有心人,群众托你办的事,多留个心眼,在本子上记一记,定时疏理完成情况;你约群众走访谈话的日子,千万不能失约拖沓,说不定被访的群众还请了假在等你呢!俗话说“以小见大”,群众会认为你架子大,说话不算数,面对这样警官,谁会信任他,谁跟他讲心理话,要是再去事后补救可能就“事倍功半”了。
六、走访要有亲疏远近。民警走访对象是很广泛的,、也有帮教对象、高危人员,但绝不能不分远近、毫无原则地一味交往,一般而言,社区干部、普通群众、弱势群体要多走访、多体察,帮教对象和高危人员要多了解、多关心,但与私人业主、年青异性、帮教对象走得太近太勤是大忌,这会使群众误认为你们是“好朋友”而冲淡对你的信任和支持,进而损害你的公正廉洁形象。
七、走访形式要多样。走访工作的形式可因人因事因时而异,下基层工作时可以走访,参加会议前后可与村居干部进行沟通了解,平时路上偶遇也可以驻足交心。只要有机会,责任区民警就可以用不同方式收集各类信息,了解敌社情状况,不要拘泥于固定的模式和程序,做到啥时顺手啥时出手即可。
八、走访时要树立形象。在日常工作中,民警形象即代表着国家、政府和公权,是正义的化身,所以民警除了特定情况以外,一般都要规范着装,做到言词得体、礼貌可亲,最忌讳的是“张口大话”和以管人者自居的姿态,要诀是多用“可以吗”“好吗”“能不能”等肯求性语言,建立互信、博得好感是圆满走访的前提和基础。
九、走访后要不断总结。群众工作是一门艺术,走访工作更像是一门哲学,简单而又深奥,有时此法用在此人身上立竿见影,但用在彼人身上却毫无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所以在走访工作中摸索研究走访艺术,及时总结工作经验,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
总之,深入开展“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是公安机关发扬优良传统、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迫切要求,也是积极应对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复杂的治安形势、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公安机关全体干警一定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推出爱民、便民、利民措施,努力做到以民警“大走访”促进警民“大和谐”,真正的做到警民一家亲。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强化深化“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心中时刻想着人民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以小见大,真正为民排忧解难,成为一名“亲民、爱民、为民、利民”的人民警察。
大走访心得体会148月16日至25日,我们对城关镇广场社区钢管小区进行为期20天的大走访活动。根据安排,我和一名同事共走访136户群众。所访、所感、所思有以下几点。
一、感受
(一)自己很受教育。大走访能够全面掌握,深入接触老百姓的真实情况。当看到很多生活困难、条件贫苦的群众时,心情沉重,对曾抱怨自己工资太低、待遇不高、情况不好感到羞愧。内心受到触动,心灵受到洗礼。
(二)老百姓很实在。所访的绝大部分对象都能本着热爱汨罗、高度负责的态度讲出真心话。所提诉求都是事关自身的实在事,所关注的都是民生实事,合情合理合规。所以,党员干部只要做了实事,解决了实际问题,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群众是认数的。
(三)活动很有必要。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社情民意复杂,群众的需求不再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已上升到享受生活、追求精神、渴望尊重的层面。因此,诉求特别多。有诉必有答,大走访活动要作为长效机制固定下来,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赢得民心,创建和谐社会。
二、体会
(一)要倾听。“大走访”活动要成为百姓真需要,密切干群关系的一剂良方。首先,干部要学会倾听。会倾听,
就是态度忠诚,就是要求我们带着真实感情和高度责任感去及时收集、梳理百姓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要做到必须把困难挖掘出来,把问题记录好,切忌询问官僚化,倾听形式化,打破为完成任务而走访的观念框架,真正做到察民情、解民忧。
(二)要沟通。感人心者莫乎情。大走访活动提供给了干部与群众沟通与交流的机会。“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是我们在社区走访群众能碰到一种情况,群众有情绪,对干部有意见,自然不让进门,摔脸子给你看,这是可以理解。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干部和群众没有沟通,关系隔核,干群之间没感情。因此,要加强与群众的沟通,一次进不了门,二次再去;二次不行,再去第三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老百姓是讲感情的,老百姓一定会开门,一定会给沟通机会。只要能沟通,就能产生感情,就能正面宣传介绍党和我们的工作,就能赢得群众理解,真正形成干群关系一家亲。
(三)要解决问题。老百姓很朴实,只要政府做实事,解决实际问题,就会认数,就会说政府好。因此,落实解决问题成为关键。在走访中,我们一定要边走访边解决,能及时办理解决的,就为老百姓办好;不能当时解决的,要做好解释工作带回去想办法解决。解决问题时,要优先解决影响老百姓生产生活的民生问题;要重点解决影响大、群众反响关注度深的问题;要逐步解决共性大、需要长远考虑的历史遗留问题;要及时回访、明确答复好那些目前因政策原因不
能解决的问题,切勿含糊其辩。
三、反思
(一)要提升自身素质。做好群众工作,需要扎实基本功,不了解国家政策、不了解各级部门法律法规、不会说群众话等等,都是做不好群众工作的短板。因此,加强学习,处处留心,随时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前提。
(二)要强化责任感。接受任务并精彩完成任务,要具有十足担当和执行力。大走访活动有四个百分之百、发放资料,宣讲工作等具体要求,能否都做到并取得成效,能否真正查民情解民状,责任很重要。任何一件事要圆满完成,必须自始至终贯穿有责任心,必须以坚持执行力为支撑。也就是群众所说所盼的---干部做事要有心,要落兜。
(三)要改进作风,树立形象。目前干群关系紧张,主要是政府的诚信度大打折扣,也就是老百姓已不再信任干部。因此,从自身做起,改进作风,树立形象,极其重要。但改作风树形象,不能走形式主义,不是做给群众看,明一套暗一套,而是要抱着对群众深厚的真感情来做事办事,以群众的要求作为要求,做群众喜欢的干部模样,树群众心中盼望政府形象。
文档为doc格式
Copyright © 2025 渣浆泵国学网 www.soarho.com 版权所有